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科传快讯      |     媒体报道      |     光影科传
                    多彩校园      |     教学科研      |     科传人物      |     原创作品      |     专题专栏

心儿永远在路上



作者:王蕾  来源:原创  时间:2017-04-05  责任编辑:王晓枫

故宫承载着太多历史的变迁和沉淀,文物涵盖了太多历史的故事和古人智慧。我怀着对历史无限敬畏的情怀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此时我耳机里一直默默放着很喜欢的一位民谣歌手陈粒为此唱的主题曲《等你在这里》,有句歌词写的特别好:“你在时间的那里,而我在这里,你已等候我多时,终于知己般相遇。”

首先说下,电影不是大众所追求的那种情节完整、没有激励的矛盾冲突和炫酷画面,它嘈杂无序却朴实真实,触动人的是生活中的细节,随着故宫古老丹红色大门的打开,电影也由此拉开序幕。镜头记录修复师们一天天的日常工作场景和生活,年轻人对自己工作的吐槽,工作环境之外的小院里大树郁郁挺拔,工作之余大家一起打杏子玩闹,喂流浪猫逗鹦鹉·····透着一股子北京味,仿佛是住在老北京四合院中的人们生活琐碎集合。而且电影声音效果极好,连故宫工作人员刮文物上碎屑的声音都能很清晰地听到,让我甚至觉得他们就在我身边。大屏幕下,故宫庄重静美,古物精致玲珑,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神奇和时间的沧桑!

影片彰显了一种泱泱大国的工匠精神,这是当下浮躁社会所缺失的一种精神品质, 学历高的知识分子并不一定都在北京的高楼上班俯瞰脚下的车水马龙,看着现代都市对生活的改变,而是在古老的文物中格物和探求自己的本心。文物的目的在于传播文化,而文化的传播需要有默默地奉献者。我从电影中深入了解到故宫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工作环境古朴简单,同事间相处融洽工,作程序重复琐碎,考验人的毅力和耐性,需要修炼宁静致远的境界,努力做到不求名不求利而只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手艺传承需要后继有人,在镜头里不时听到他们亲切的喊“师傅”,有学徒在打杂学艺。成就不在于修好多少文物,而在于修文物的过程,融入历史与文物交流,为他们梳妆,更好的展示历史。获赞“故宫男神”的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老师儒雅专注,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之心,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执着。使我不禁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究竟该如何活此一生。他们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文物是死的,可其实它们有生命有故事,在历史上,它们在曾经可能成为上流社会争相追逐的珍宝,是古代人聪明绝顶和孜孜不倦钻研的智慧结晶,是当时那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电影镜头介绍了具有精美外表的金属钟表,这是从西洋传过来当时最先进的钟表,展现出当时人类对发明东西的热情和高超的手法,而远传至中国,使得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与西方相结合,使全世界文化迸发新的力量和留下一个个至美瑰丽。如今的时代,科技带给生活极大的冲击力,并不能只传承还要学会创新。故宫修复者开始逐渐采用现代高新科技来对古物修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电影里有句话挺让人印象深刻:“文物修复不止是因为把物品修好了他才有价值,而是在修的过程中,人与物交流,对物的体悟,把物的体悟是把自己也入里面”我想这就是中国的格物精神,不要气馁,坚持你所爱好的东西上,终会有自己的一番成就。


科传官方微信

科传官方微博